首页 > 时政

透视广州上市国企改革①何以实现资产超六万亿、市值逾四千亿

2023-01-12 14:04:50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25327

开篇语

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 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

三年来,广州市国资国企通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资本链赋能、混改打造产业新高地,以确保实现高质量收官。

近日证监会制定了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核心是“提质”。

高质量,不仅体现在资产总额的增长,还有经营业绩和净资产的提升,以及资本回报的提高。

上市国企作为公众公司,高质量还体现在投资回报上,也就是市值的增加。

目前,广州市国资委控股的27家A股上市国企,大部分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净资产、总市值方面实现正增长;但也有部分公司下降。

在“十四五”剩余的三年中,以及未来五年时间内,国资国企改革要进入“深化期”。广州上市国企的改革成效,对广州及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回顾过去,才能更好展望未来,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才能补足短板。

为此,南方都市报·湾财社推出“透视广州上市国企改革”系列报道,通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总资产、总市值四个维度的排名选取广州市国资委控股的有代表性的A股上市国企,来剖析其增长力、运营力、回报力。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新年伊始,广州市开始“抢机遇 拼经济 抓发展”,2023年1月7日,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2022年工作成绩进行了总结,并对2023年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报告》提出,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力争完成1-2家上市公司并购和两家左右市属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在过去的三年里,广州市上市国企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2020年9月30日,广州市国资委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只有22家,相比北上深国资委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差距明显,上海49家,北京33家,深圳24家。到了2022年12月30日,这组数字变成了:广州27家,上海52家,北京35家,深圳28家。

从数量上看,广州新增的上市国企最多;从质量上看,广州上市国企的市值也在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12月30日,北京市国资委控股的A股上市国企合计总市值约6208亿元,上海10980亿元,广州约4127亿元,深圳约3555亿元。

截至目前,广州国企资产总额已突破6万亿元,打造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38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广州国资板块”。三年来,广州国资推动6组8家一级企业重组、新设2家功能型企业,广州国企5大核心产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约占市属国企的50%,整体功能和配置效率持续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从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总市值四项指标来看,在A股上市的27家广州国企多数实现了良性增长。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至2022年三季报,总市值、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四项指标均实现增长的有5家,分别是广州酒家、广汽集团、广州发展、润邦股份、广州港。

对于三年广州上市国企的变化,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广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国企资产在5万亿以上水平继续前进,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营收也在万亿以上水平运行。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有所突破。

对于广州国资改革取得的成绩,中大咨询研究院研究总监梁卓锐博士也较为肯定。他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近几年,广州逐步转变发展思路,在自主培育的同时积极对接资本市场,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州市上市国企与其他一线城市的数量、规模差距正逐步缩小。在质量方面,广州市行业龙头上市国企较少,上市国企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在几大城市均处于中游水平,但广州市上市国企研发投入强度力度较大,有助于企业积蓄发展动能,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肯定广州国企改革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他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在副省级城市中,广州市属国资是具有规模优势的,在资本市场的利用上也具有优势;但与上海和北京相比,则还有较大差距。总体上看,广州市的优势在于,通过前期的改革,已经初步完成了市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打造了一批行业优势领军企业;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旗舰型的创新性企业。

彭澎也认为,比较京沪深,广州国企要在规模做大做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不断拓展。

对话

广州国资改革重在优化资本布局、补齐产业短板

国企改革的工作很多,如何在体制改革、党建、人才考核及激励上赋能经营,推动高质量发展?近日,南方都市报湾财社(下称“湾财社”)采访了多位专家,并对三年来广州国资改革的得失做了总结。

湾财社:国企改革涵盖了党建、混改、市场化选人用人制度等,如何这几个方面赋能增强国企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以下简称“彭澎”):党建主要是重大人事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混改吸引民资和外资参与,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市场化选人用人,可以引进专业人才、职业高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以下简称“刘兴国”):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市场化的、激励合理的、监管有效的体制机制,以此充分激发创新与发展活力,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从党建的角度说,借助于党建的价值创造功能,既可以强化员工的奉献精神与自我激励,也可以加强风险防控与行为自律。

从混改的角度说,通过混改可以引入积极的战略投资者,这既可以帮助优化股权结构与董事会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也可以加强战略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

从市场化选人用人制度说,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可以更好实现个人能力与岗位的有效匹配,也可以深度激发各层次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所以,无论是党建,还是混改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都有助于国企活力激发与效益提升。

湾财社:国企改革的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的标准是哪些?

彭澎:一是内部治理结构建设,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司其职、有效运行。二是出资人监管,国资委和组织部与董事会在董监高选任上的职责界限。三是经营目标考核或KPI,合理制定年度绩效考核标准。四是市场布局定位,既要有干劲,又要稳健决策。五是技术创新或研发投入,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等等。

刘兴国:衡量国企改革的成败,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运营效率是不是得到了提升;二是企业财务绩效是否有了改善;三是对社会的贡献有没有增加;四是对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出了什么新贡献。

中大咨询研究院研究总监梁卓锐博士(以下简称“梁卓锐”):国务院国资委在2021年,即“十四五”开局之年,基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对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确定了“两利四率”,两利即净利润和利润总额,四率即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负债率,此后各地方国资重点以这六个指标作为评价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的量化标准。

此外,为体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各地国资也会设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以下简称“周丽莎”):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2023年考核指标增加了两个新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现金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营业现金比率强调了企业现金流,这两个指标都强调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产负债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营业现金比率均是企业竞争力主要指标。通过此类指标的考核,提升中央企业资产运营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降低整体资产负债率。

湾财社:广州市上市国企在总市值和资产总额都得到了重大发展,您可否结合代表性公司,从数量和质量角度,点评广州市国资委取得往的成果和不足?

彭澎:广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国企资产在5万亿以上水平继续前进,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营收也在万亿以上水平运行。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有所突破。两年来新增6家上市公司,有3家世界500强企业。广汽集团市值突破千亿水平,并在动力电池领域有所拓展。但是,广州国企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仍然不够理想,规模和技术创新都不如人意。新能源汽车发展很快,但是核心技术欠缺,利润不高。

梁卓锐:从整体上看,广州国资通过做强做大上市公司,实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补齐产业短板方面做的比较成功,但在部分上市公司管控方面仍有待加强。

以广州无线电集团和广州工控集团两家公司为例。2020年,广州确定了广州无线电集团和广州工控集团两家企业作为市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这两家企业也是近期广州国资在资本市场最为活跃的两家企业,而且都有各自的代表性。广州无线电集团目前控股广电运通、海格通信、广电计量、广哈通信、中科江南5家A股上市公司,全部都是自己培育孵化上市的企业,因此在业务协同、企业管控、企业活力激发等方面都做的比较出色。广州工控集团目前同样控股了山河智能、金明精机、广日股份、鼎汉技术、润邦股份五家上市公司,有些是自己培育孵化的,如广日股份,有些是通过并购的,如山河智能和金明精机,虽然并购的企业主要围绕补全广州工控装备制造领域的短板,符合聚焦主业的要求,但是如何推动并购企业与集团在业务、管理和人员方面的融合,仍是重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湾财社:横向对比京沪深几大城市,广州的优势及不足有哪些?

刘兴国:从资产规模看,广州市属国资规模明显小于上海市,也小于北京市,但高于深圳市;从市属控股上市公司数量看,广州市属国资控股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少于上海和北京,但明显高于深圳。在副省级城市中,广州市属国资是具有规模优势的,在资本市场的利用上也具有优势;但与上海和北京相比,则还有较大差距。总体上看,广州市的优势在于,通过前期的改革,已经初步完成了市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打造了一批行业优势领军企业;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旗舰型的创新性企业。

梁卓锐:横向对比京沪深几大城市,在数量与规模方面,广州过去主要采用业务培育模式,通过自主培育、发展实体产业,逐步推动业务实体IPO上市,此模式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支持实体发展,同时驱动企业规范公司治理与内部管理,但流程多,耗时长,难以实现短期突破,这导致广州市上市国企的规模、数量同京沪深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几年,广州逐步转变发展思路,在自主培育的同时积极对接资本市场,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州市上市国企与其他一线城市的数量、规模差距正逐步缩小。在质量方面,广州市行业龙头上市国企较少,上市国企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在几大城市均处于中游水平,但广州市上市国企研发投入强度力度较大,有助于企业积蓄发展动能,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广州市上市国企股权结构、信息披露质量等也相对不足,需进一步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促进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和规范运作。

彭澎:广州国企比北京、上海还是难望其项背,京沪国企底蕴深厚、具有先天优势。比起深圳来看,广州国资国企规模大一些,产业齐全一些,但是深圳国企基本上只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力,高新技术产业主要还是在民营企业身上,分工明确一些。这跟广州老城市有所不同。比较京沪深,广州国企要在规模做大做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不断拓展。

湾财社:增强企业活力,一方面要靠内功,另一方面要借外力,广州国企改革在并购重组和打造全产业链方面成效如何?

彭澎:广州利用广州产投集团组建广州产业母基金、广州创投母基金,在并购重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且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辟了打造全产业链的新天地。另外,广州产投集团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广州开发区组建超高清视频产业投资基金,推进“显示之都”建设。与智路资本、广州开发区设立广州前沿科技产业基金,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在培育“独角兽”企业方面也有新拓展。

湾财社:三年来,广州大部分上市国企通过内生性增长或外延式并购,在总市值和资产总额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但也有少数公司的资产总额出现负增长,如广州浪奇、岭南控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梁卓锐:上市只是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手段和途径,并不是目的。通过推动企业上市,按照上市公司监管的要求,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外部监督,灵活运用各种上市公司激励手段激发企业活力,发挥上市企业资本平台作用,才能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不是企业上市了就万事大吉,后面如何持续完善企业经营才是上市公司需要重点做好的。

广州浪奇资产下滑是自身经营问题导致的,之前出现的3.95亿元债务违约和5.72亿元存货失联等,是企业监管和风险管控没有做好,导致股价下跌。岭南控股跟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有关,疫情导致近年来旅游业不景气,企业整体营收下滑,影响市场对企业的预期。

湾财社:一些公司在总市值方面出现下降,除了受疫情影响之外,还有没有哪些其他原因?

梁卓锐:上市公司市值下滑原因有多种,一是对企业发展预期不乐观,这个预期又分为对企业自身经营能力和对行业市场的前景;二是整个股市的大环境,即投资者认为整体经济环境不佳,对股市缺乏信心。而且上面两个因素有时会相互影响或相互对冲,例如虽然宏观经济形势不佳,但是特定行业市场比较有信心,也能推动一些上市公司市值上升,反之亦然。所以上市公司市值上升或下降,要区分来看。从大环境来看,受疫情影响,我国股市整体表现不佳,但是部分行业,如食品消费等,则相对表现较好,这类企业,如广州酒家,经营情况和市值表现较好,这个也跟企业如何应对疫情有关。

另外,上市公司市值也跟控股公司的资本运营能力有关,资本运营能力强的企业,会通过市值管理,稳定上市市值,避免上市企业股价大幅度波动。这一点应该说是广州国资做的不够理想的地方。

湾财社:近期证监会提出未来三年要“提质”,此前广州市国资委领导也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做精上市公司。从上市国企的角度,既要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扛大梁,又要做好投资者回报等上市公司的角度,广州的上市国企在投资者回报方面如何提升?

彭澎:首先是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营收,这是回报投资者的根本。其次是做好市值管理,不断提升市值规模。再次是通过送配股和分红,让投资者得实惠。

刘兴国: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要以创新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推动盈利水平改善,增厚每股盈利;二是全力做好增收节支,最大化拓展盈利空间;三是在符合监管要求的条件下,有效提高现金分红比例,让投资者获得更多分红回报;四是做好市值管理,确保获得资本市场合理估值。

梁卓锐:从近期的政策导向看,今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要求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应该说提升上市企业质量是重点发展方向。

结合文件精神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个人认为,各地方国资梳理清退业务协同度弱、管理链条过长、缺乏持续经营能力、长期丧失融资功能、存在失管失控风险等情况的上市平台应该是发展趋势。广州国资未来对上市企业的发展战略应该更偏重在质量上的提升。

周丽莎:一是推动上市公司主动与投资者沟通交流,提升透明度,组织引导各类投资者走进企业、了解企业、认同企业。二是服务助推广东产业布局,做好并购重组。配合广东产业布局,推动资本市场整合。三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动上市公司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积极引导上市公司用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各类资本工具,不断完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备注说明:

[1] 2020年9月29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因此,数据统计周期从2020年三季度末开始。[2] 上述分析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总资产数据的统计起始时间从2020年三季度末到2022年三季度末;总市值数据统计从2020年9月30日到2022年12月30日收盘。本文制图中的上述指标只保留整数,指标小于1的只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3] 地铁设计为2020年10月上市,总市值变化不在数据统计之列;中科江南2022年5月上市,资产综合和总市值变化不在数据统计之列。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王涛

采写:南都·湾财社 见习记者 王文妍 王蕾娜

设计:何欣 林泳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