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广州市人大代表冯兴亚: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应尽快出台

2023-01-08 14:48: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14440

1月7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拉开帷幕。广州市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提出多项建议,其中包括促进广州市新能源汽车消费,完善广州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统筹引导力度、促进广州汽车产业稳链强链,以及推动智能驾驶地方立法、助力广州打造“智车之城”等,以促使广州尽快实现“制造业立市”的目标。

能否完成广州新能源车发展目标,未来三年至关重要

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汽车产业产出规模大、产业链带动效应广,促进汽车消费对推动广州市经济发展、实现“制造业立市”的目标有重要意义。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提升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渗透率超过50%,保有量提升至80万辆”的目标。

截至2022年上半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38万辆,在全国居于中上游水平。但要实现2025年目标,未来三年年均增幅不能低于25%、年均增量近14万辆,这对广州市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2023-2025年将成为广州市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机遇期。

广州急需尽快出台新能源补贴政策

然而,2022年度广州市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效果未能得到充分释放。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国补地补将于2022年底全面到期,对终端价格将产生明显影响。而在地方层面,省、市级“以旧换新”消费补贴政策已分别于2022年11月30日、12月31日终止。根据上述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汽车价格的影响大约在2万-3万元范围内,影响比例达10%-30%。

另一方面,2022年度广州市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效果未充分释放。该政策于7月才发布,且实施时间只有半年,加上去年10月以来受广州新一轮疫情影响,许多汽车门店销售停摆,严重影响了年底黄金期消费者的购车需求,12月下单的汽车很可能赶不及在补贴政策取消之前上牌,导致第四季度广州汽车消费断崖式下跌。种种因素交集影响之下,本年度的广州补贴政策尚未发挥刺激作用便已失效,难以实现提振消费的预期目标。

而且,过去三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一年一公布的模式,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2020年补贴政策于当年5月发布,补贴时间为2020年3月-12月;2021年补贴政策于2月发布,补贴时间为2021年1月-12月;2022年补贴政策于7月发布,补贴时间为2022年7月-12月。每年补贴政策的颁布、实施及有效期均不确定,汽车销售价格、市场活跃度、消费积极性等随政策频繁发生变动,影响了消费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因此,在国家补贴终止已成定局的背景下,广州市急需出台新的地补政策支持汽车消费、提高消费者积极性。对此,冯兴亚建议广州市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含节能车)消费补贴规划,尽快出台新一轮补贴政策,并建议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同时完善其他配套政策,释放良好的汽车消费信号,刺激和促进广州市汽车消费。

比如,建议延续广州市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补贴政策(直接给予个人消费者8000-10000元/车的补贴),并新增“以旧换新”专项补贴政策。可参考广东省“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和深圳市的“淘汰补贴”政策,对广州市消费者淘汰“国Ⅳ”及以下普通小汽车并购置自主品牌新能源小汽车给予专项补贴(1万元/台),同时符合综合性补贴和“以旧换新”政策的,按孰高给予。此外,建议参考中央层面出台三年补贴规划模式(至2025年),以释放出广州市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绿色消费的良好信号。

冯兴亚还认为,除了消费补贴政策外,还应加快推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公务车及公共领域用车采购优先选择自主新能源品牌;放宽新能源汽车上牌申请条件,并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各主要城市参考广州模式设立节能牌专项指标国;完善广州市充电换电基础设施,提高车桩比例,解决消费者“充电焦虑”等,以达到品牌、生态、设施、环境等综合发展、全面提升。

充电慢换电难,已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此外,冯兴亚还对完善广州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广州汽车产业稳链强链以及推动智能驾驶地方立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目前充电慢、换电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冯兴亚认为,建议广州市结合“十四五”规划进度,细化完善《广州市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加快推进方案目标的落实,如完善充电设施建设,缓解车主充电焦虑,加大公共充电桩建设和鼓励私人充电桩建设并行;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加快换电设施布局,加大对换电站建设及运营的补贴力度等。

针对近年来汽车产业“新四化”浪潮下急需解决的汽车产业补链强链问题,冯兴亚建议,广州市应把智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但应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而且需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优化措施激发链条的活力,针对智能网联、新能源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设置更优厚的政策条件。此外,应该加快推进智能驾驶相关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进程,并通过地方性法规总结广州市智能网联试点经验,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

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