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深入揭阳城市细微处的守护:不止送清凉,更想送他们回家

2022-07-30 16:16:14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22947
自2018年至今,揭阳市救助管理站(以下简称“救助站”)共计救助并帮助326人返回家庭,帮助141人寻亲成功。这几年在街上看到的需救助人员越来越少,救助站站长詹松利认为这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工作岗位增多,人们在当地就能找到工作,不再需要背井离乡。

从7月16日至8月24日,广东进入为期40天的三伏天,揭阳连续多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天气太热了,去救助站吧,我们帮你安排回家。”“这里有凉茶,你喝点……”在高温酷暑下,揭阳救助站的“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有序开展,工作人员为需救助人员发放物资,或劝导他们到站里接受救助。

救助一个是一个”

六月暑意渐浓,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开始救助行动。这也是揭阳市的“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从2014年开始至今的第九个年头。

工作人员一般会挑在下午最热时,驾驶救助车,带上矿泉水、凉茶、宣传资料等物资出发,“重点会到市区的主干道,车站、码头、涵洞等需救助人员经常出现的地方巡查”,詹松利介绍,发现需救助人员后,会耐心劝说其进站接受救助,对于不愿意去的人,工作人员会送上矿泉水、凉茶、口罩等物资,帮助其避暑,同时会特意把救助引导卡交到他们手中,以便打电话寻求帮助。

“感谢政府,感谢你们救助站。感谢,感谢你们!”近日,在詹松利和同事们的救助过程中,一名在某公厕前“蜗居”的需救助人员在接受物资后,连说四个感谢,这一幕也被媒体记录下来。在今年,救助站一共开展过五次“夏季送清凉”活动,出动工作人员17人次,发放宣传资料约150份,凉茶52份,救助2人次。詹松利也会听到同事们的牢骚,在揭阳的需救助人员越来越少,出动这么多次有些浪费人力物力,他也心疼和理解在酷暑下满城巡查的同事们,但高温下热射病频发,“我们宁愿辛苦一点,哪怕这个夏季我们只能救助一个,救助一个是一个”,詹松利说道。

詹松利告诉需救助人员,有需要可以打电话或者到救助站寻求帮助(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救助站的工作是在广东省民政厅和揭阳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开展的,目前有工作人员19名,工作包括街面巡查、帮助需救助人员入站、照料需救助人员、帮助需救助人员寻亲等。据统计,2018年至2022年4月份,揭阳市救助站救助累计2842人次,其中包括由热心市民送到救助站进行救助的59人次。

对于不愿入站的需救助人员,工作人员会了解难处、进行劝导,帮助其了解相关福利政策,帮助返乡。对于愿意入站的需救助人员,救助站会对他们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信息登记等。记者获悉,从2020年12月开始,救助站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了第三方专业护理机构进站开展专业化生活照料服务,对救助人员的三餐和身体状况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照料,在条件成熟后,帮助这些救助人员返乡。

此外,2018年来,揭阳市救助站不断探索和拓展寻亲方式,结合“互联网 救助寻亲”的新模式,运用人脸识别、DNA对比等技术手段,大大提升寻亲成功率。5年来,揭阳市救助站成功送返需救助人员329人,寻亲成功141人。

上天给我们民政人一个做好事的机会

詹松利把某次在民政系统开会时听来的一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上天给我们民政人一个做好事的机会。”一次一次的付出和回报,都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詹松利说,在救助站工作,不仅要有勇,更要有谋。

他回忆2019年的冬天,他们看到60多岁的宋女士在市区流浪,进行多次劝导后,她终于到救助站接受了救助。“我们把她带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她有精神障碍,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

詹松利亲自出马,请求在揭阳的外地买票人员帮忙辨别宋女士的口音,一步一步缩小她家乡的范围。在“外援”的帮助下,宋女士的家乡被锁定在了贵州,“我们对她说出来的几个地点进行了解,但是发现都拆迁了”,事情变得有点棘手。詹松利又通过志愿者的帮助确定她带点重庆口音,于是大家猜测宋女士可能是娘家在贵州但是嫁到了重庆。

救助站的人员立马行动,将宋女士的信息往重庆扩散,“宋女士的女儿那段时间刚好回到重庆,看到了信息后马上带上自己的弟弟赶往揭阳。”原来在9年前,宋女士的子女外出打工,宋女士的丈夫在同年因病去世,受了刺激的宋女士离家出走,不知怎么就来到了揭阳。

宋女士与子女团聚 (受访者供图)

救助站的视频录像显示,姐姐看到母亲的那一刻冲过去抱着大哭,但可能由于精神状态不好,母亲似乎没认出姐弟俩,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当母子三人坐在一起,姐姐帮妈妈梳头,弟弟握着妈妈的手。那刻,宋女士脸上露出了笑容。时至今日,詹松利对这些片段还历历在目,很多工作人员都偷偷掉眼泪。

“很多人买了东西要给我们送来,但我们都拒绝了,我们会暗示送一面锦旗就行。”如今,救助站里已经有大大小小的超过四十面锦旗,站里挂不下了,詹松利就把他们收了起来,时不时拿出来看一下。

救助站收到了超过40面锦旗(受访者供图)

“政府很好,有这么好的政策”

詹松利说,近几年最大的感受是需救助人员越来越少了,“我以前在街头经常碰到穿得破破烂烂的人,现在基本没有了。”他认为,这得益于救助站对市民的宣传,通过救助站工作人员上街普及知识,越来越多的市民了解到救助站的工作内容,发现需救助人员后市民有主动联系救助站或者报警的意识。

工作人员在给市民宣传救助站(受访者供图)

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政策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很多人不用到外地来打工了,在本地就能解决就业问题。”他们现在听到市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政府很好,有这么好的政策”。

这几年加入救助站的年轻人也给詹松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形容救助站的年轻人“有爱心,有耐心,接受新东西能力强”。年轻人也把詹松利所说的“把需救助人员当做亲人一样对待”做得很好。“有些需救助人员一进来,隔着口罩都能闻到味道,但是他们会很耐心地带需救助人员办手续,给他们洗澡,尽可能提供帮助”。

采写:南都、N视频见习记者 罗清峣 实习生 文国辉 通讯员许创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