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走过六道门才能到达 客厅 的潮州磷溪田野老厝

2022-11-18 12:03:12 来源:行走潮汕 点击数:7685

在潮州旸山村上溪的一座民国传统建筑安居里的附近,也有一座老厝,而且还有可能是安居里的“大哥”。

虽然它与安居里同在旸山村,但中间却隔着七屏山,相距需要四公里多的路程。

而且它也并非像安居里一样孤独地坐落在田洋之中,与它相伴的还有三排房子。

找到1973年的卫星照片,却发现四十多年前的时候它还是孤家寡人,旁边并没有任何房子相伴。

▲1973卫星照片

为何田野之中会出现这样大规模的传统建筑?

它是何时何人建成的?

什么时候它的傍边有了这三排房子相伴?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了这座老厝。

内洋田野之中,一条仅能容纳一辆小车通过的乡间小路通往这座老厝。

这是一座主座为四点金的四火巷一后包的潮州传统建筑。

大宅南方朝向

大门的门匾上书“大夫第”,这意味着它的主人做过大夫或因善举而被朝廷褒奖授予大夫的头衔。

大门两侧的《道德经》灰塑落款日期是戊申年

虽然未能在老厝找到碑文记载等消息,但这些元素也隐约诉说着它的故事。

住在老厝中的七十多岁的刘姨热心地带着长光伯参观了整座老厝,并讲述了老厝的历史。

大宅是过番到暹罗(泰国)的陈麒麟公盖的,刘姨是麒麟公的曾孙媳妇。

清朝末年,生活所迫的麒麟公,从磷溪过番到了暹罗呵叻开火砻。

火  砻

砻,是去掉稻壳的工具。火砻就是用机械动力碾米的商行,这些商行同时也做暹罗米的买卖。很多过番南洋的潮人靠着火砻发家致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隆都的慈黉爷。

麒麟公在暹罗凭借着潮人的聪明才智及勤劳的本质,生意如日中天,成了暹罗呵叻的“麒麟王”。他也乐善好施,以散财行善方式得到地方社会的肯定而荣膺大夫官阶。

当他回到家乡“起大厝”,大宅也就有了“大夫第”的名号。

由于旸山村中找不到能盖这么大房子的地方,麒麟爷就在山后内洋的广阔田野选中了这块宝地。“梨阳”与“内洋”谐音,所以这个地方也被称为梨阳大夫第。

大夫第是1908年建成的,也就是大门灰塑书法的落款时间。

大夫第占地三亩多,前有风水池,周边都是良田。

错落有致,气派十足,厝局严谨。

主座四点金、双侧四条火巷、后面两个边角是二层的小楼,再加上后包,整座大夫第共有四十多间房间。

手搭在客厅闪门上的刘姨说,到达这里需要经过六道门。

大夫第最外面的门是外埕的大门。

单是塌门楼,就有四个门,最外面是木栅门,现在只剩下木门框。

门楼的第二层门是平推的闩门,它是由多条粗大的横木构成,具有很强的防护作用

门楼的第三层门才是整座大夫第的大门

经过门楼的第四层门才能到达天井。这层门原来就由多扇闪门组成的,现在只剩下上面的门框了。

大厅的闪门现在也已经以残缺不全,但仍能看出它的派头

经过层层大门,方能到达客厅。到访宾客所感受的仪式感可想而知。

这些大门不单是有着防护的作用,更是大夫第气场的所在,也是彰显主人身份象征。

大夫第雕梁画栋,每个细节都透露着大宅主人的用心。

大门两侧的灰塑行书是《尚书大传》,东侧《简文入华林园》,西侧《道德经》,这都是主人告诫后代为人处世的道理。

虽经历百余年风雨,屋顶的嵌瓷、琉璃瓦片、椽梁高端的金漆木雕依旧光彩夺目。

大厅屋檐左侧梁架上雕有公蟹,蟹钳顶着状元帽;右侧母蟹,头顶文明花。

闪门,顶梁虽已褪色,但仍显露着当年的辉煌气派

厝角头的线条凌厉有力,简洁大气

残留的木雕石雕、完整保留下来的二楼闪门、国画风格的墙面彩绘,处处透露出当时工匠极高的工艺造诣。

笔直的火巷,八角形的火巷内门,干净利落。

大夫第建成之后,麒麟公曾从暹罗回来小住,但更多的是造福了家乡的后代及宗亲。

麒麟公的成功,带动了家乡不少宗亲也到暹罗过番。后来才有了文章开头所说的上溪安居里及旸山村中悦凯衍派等侨宅的建成。

在土改之后,大夫第的大部分房产被没收,旸山村的二十多户周姓村民住进梨阳大夫第。在那场运动中,也有大夫第的后人遭受了迫害。

80年代,落实侨房政策,大夫第重新归还陈氏后人。政府也在大夫第旁边建起了三排安置房,原来分配到大夫第的二十多户住户迁出住进了新建的房子。

从此之后,田野中的大夫第有了伴。

来源:长光里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