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党建学习引领文艺工作者创新发展

2022-06-01 10:49:02 来源:中国晨报 点击数:28718

  促进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杂技艺术第一线的文艺工作者听到谌贻琴书记在报告中对人民文化需求做出的指示倍感振奋。杂技创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拉近杂技和观众的距离,秉承谌贻琴书记的讲话精神,杂技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动力。

  贵州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较多,在岁月的长河中积累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杂技艺术的呈现方式也需要改革创新,结合贵州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将杂技与少数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创作出具有贵州少数民族特色的杂技节目,增强杂技的表现力,刷新观众对杂技艺术的固有印象。

  2021年在吴桥举办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的舞台上,贵州省杂技团创作的《绣琳琅》参赛并荣获“铜狮奖”。节目是根据生活在贵州的苗族同胞刺绣工艺为背景进行创作,以苗族刺绣工艺为载体,结合杂技特有的表演形式,实现了杂技艺术与民族文化的有益结合。将贵州苗族传统刺绣技艺作为创作根源,把杂技中的空竹和绣娘手中的丝线相结合,融入了苗族舞蹈的动律,向观众呈现了不一样的杂技展现形式。

  新时代的背景下,杂技艺术更多的走进了广大观众的视野。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观众对杂技的了解渠道也越来越多。可以通过现场观看、电视转播、网络搜索、自媒体短视频等方式从不同视觉欣赏杂技艺术。借助科技传播,逐渐拉近了老百姓和杂技的距离。随着了解杂技的渠道不断增加,观众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标准也随之提高,一味的追求技巧难度很难满足当下观众对杂技艺术的期待。《绣琳琅》正是对杂技创新的一次探索,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杂技艺术的特殊呈现方式相结合,打破常规,让观众在欣赏杂技之余能够更多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文化。

  从中央到地方,党和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重视显而易见。在贵州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在建设贵州文化强省的背景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贵州杂技将文化艺术和旅游市场向融合。提升专业技术、围绕地域文化特征、准确把握旅游演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一切艺术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与人民的需求,永葆其艺术青春.杂技艺术当然也不能例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围绕工作实际情况,切实把工作重心转到高质量发展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改进方法。要以演出为中心,加大实施“走出去”步伐,加快构建以省内演出市场大循环为主体,国内省内演出市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谌贻琴书记在报告中说:时代在进步,不断推动着传统产业转型。

  而杂技艺术兼具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其行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由传统向新型的转变之路,也必将来临。围绕工作实际情况,将谌贻琴书记的报告为引领,并切实把工作重心转到高质量发展上来。在贵州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在建设贵州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的背景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贵州杂技艺术必将在国发〔2022〕2号文件的机遇下迎来杂技艺术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杂技艺术将以艺术生产为核心,民族文化为支撑,在旅游产业化的过程中,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与景区景点文化内涵相结合,以推动旅游产品和传统艺术融合形成多样态“杂技+非遗”“杂技+红色”“杂技+三线”“杂技+乡村振兴”,聚焦专业技术提升、围绕地域文化品牌、把握地域文化特征,准确把握旅游演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由专业技术向地方文化融合,向地域文化品牌打造提升,使专业技术与历史和地方文化融合,打造传统文化艺术杂技行业产业链,实现社会效率和市场效率的双丰收。

  切实充分发挥杂技艺术独特的魅力,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用杂技艺术讲述好贵州故事。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以不断创新迎接新的发展,创作时代精品,用切实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作者:陆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