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

胡洪侠|没有细节的历史不可信

2022-09-09 11:08:48 来源:经济观察报 点击数:36463

何煌友拍摄的1980年代深圳汇食街景。深圳美术馆藏

在写于2021年10月的那篇题为《深圳人的潮味轨迹》文章里,老钟叔提到了一件深圳人也该关注的事,即潮汕菜是如何融入深圳饮食文化演变中的。

他说他曾和师兄弟一起梳理潮菜潮味在深圳的发展脉络,细数几十年间曾有哪些店铺沉浮在深圳特区。其中有名刘文程者,1980年代初即南下深圳闯荡。刘文程师傅说,那时深圳大兴土木,到处都有潮汕籍民工,潮式白粥摊和鱼饭、杂咸、小炒卖之类于是应时而生。后来不少香港潮藉商人、汕头老板纷纷来深圳寻求发展,街边的摊档难以满足港商的胃口和宴客招待需求。按刘文程的说法,深圳第一家有规模、上档次的正规潮菜餐厅要算汕头人老板陈焕荣先生创办的荣华餐厅。

读到这里,我就去集团数据库查“荣华”餐厅”。果然查到一条,是1986年4月的一则消息,标题为《出售烟酒须挂专卖许可证 七家违章门店受罚》。

消息说,最近,市烟酒专卖局对人民北路、永新街、汇食街和南庆街的门店进行了检查,发现新永旺小食店、荣华餐厅、文锦面店、光发咖啡厅、桂林米粉馆、卓记肠粉店、龙溪野味餐厅等违反了专卖管理条例。七家门店被罚款,其他违章门店都受到限期改正警告。

深圳东门一带街景,1980年代初。何煌友摄,深圳美术馆藏。

让我惊讶的是,特区报关于“荣华餐厅”的报道在数据库里仅此一条。我们常说“新闻是历史的底稿”。后人假若只根据“数据底稿”写深圳饮食文化史,那荣华餐厅就只是一家曾经违反烟酒专卖规定的餐馆。至于它作为深圳第一家潮菜馆的诞生,它的菜式、风味、出品、特色、经营情况等等,“底稿”上只字未提。

不过,这则报道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起码时至1986年4月,汇食街的荣华餐厅还在经营。

然而,在刘文程师傅的回忆中,在老钟叔笔下,荣华餐厅就鲜活、生动起来了,像是深圳黄金时代的一朵繁花:

当时餐厅聘请全国十大名厨之一的潮州菜大师朱彪初师傅为总顾问,大厨则有汕头名厨刘文程师傅、蔡孝文师傅;同时又聘请卤味世家传人纪楚浩先生为该餐厅卤味档师傅。还有汕头飘香小食店翁木贵掌勺,也有后起之秀李华生、汤松坚组成潮菜班底助阵,阵容强大,出品正宗。荣华餐厅开张后即刻受到客人认可和喜欢,他们出品中有潮州大裙翅、油泡角螺、大龙虾、活鲍鱼等生猛海鲜,还有卤鹅、鱼饭、蚝烙、水晶球、反沙芋砖及金瓜芋泥等一批纯味潮菜潮味。许多潮籍人士前来品味,其中有侨商周泽荣先生,吳开松先生等。

我由此想到当今城市文化史的书写问题。我们通常所见的史志、口述实录、文件汇编、学理研究等等,虽然各有其价值,但毕竟视角太单一了,叙述太干燥了,太缺乏其他视角的史实与细节填充了。这或许就是大部分所谓“城市史”著作既不可信又不可读的原因。老钟叔写荣华餐厅时提到的人名、地名、菜名,其实都是历史中不可缺少的细节。有这些具体、详实的细节,故事才有真相,叙述才有根基,历史才有纹理,岁月才有光芒。

胡洪侠/文